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创造力的概念?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创造力的概念?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创造力的概念?

创意艺术在各个社会中都得到了广泛认可,展现出显然无限的表达形式,因此成为跨社会和文化探索的重要方面。视觉艺术常常被视为人类感知和思维窗口在画布上的反映。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在艺术和设计等多个创意领域的快速发展,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挑战,影响着艺术概念的持续演变。

艺术创作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活动,其内容表达愈加复杂、互动性更强、数据驱动,使技术、艺术与人类之间的互动愈发紧密,创造出新的互动发展机会。

本文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创意一面,并讨论了未来技术的变革性特征。此外,还考察了人工生成图像在创意领域的局限性。我们将重点关注两种最强大的生成性人工智能工具:DALL-E和Midjourney,旨在理解这些模型的创作能力,以及它们在激发我们创造倾向方面所能提供的真正潜力。

本文还评估了生成图像在版权和授权方面出现的关键问题,并分享了一些正在进行的法律案件。人工智能不仅对创意领域产生了负面影响,还正在重塑未来年轻人才的职业角色。

什么是创造力?

创造力常被视为人类独特的想象力印记。创造力本身是记忆、情感和我们周围世界的融合。这些不同特质的结合形成了全新的东西——这是人类的创造力。创造力依赖于多种因素,如灵感来源、原创性以及实现特定目标的意图。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创造力则是算法和数据模式生成全新输出。这些数据就像人类对事物的感知,储存方式类似于创建生成图像的模式库。

但主要问题随之而来:缺乏情感和意图的人工生成工具,是否能真正留下其创作的印记?如果任何人只需向不透明的系统输入文本提示,就能创建与杰作相似的数字图像,那么生成的图像算不算创造性作品?我们将对此进行评估。

传统上,创造力涉及以更有价值的方式组合现有概念,并完全依赖于艺术家的个人兴趣。生成艺术通过缺乏内在目的的算法运作来生成艺术作品。美国认知科学学者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Douglas Hofstadter)曾指出:“创造力并不一定与有意识的意图有关;它与意外、惊喜和新颖性有关”。

观众的视角在这一争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无论是梵高的画作,还是人工智能生成的灵感来自梵高的艺术作品,人类的情感和解读定义了这件艺术作品的创造价值。玛格丽特·博登(Margaret Boden)强调,人工智能在各个艺术领域模仿人类能力的变革性力量是引人入胜的,超越了人类的倾向,但并不是要取代人类创造力,而是扩展艺术的定义。

人工智能的这种变革性增长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一方面,生成工具使艺术创作民主化,使每一个拥有互联网资源的人都能更容易地接触到艺术创作。这些工具也鼓励合作,允许许多来自不同职业的艺术创作者利用生成性人工智能拓展艺术表达的边界。

然而,相反的是,生成图像也带来了关于权威、所有权和创造力的伦理担忧,这些图像可能变得更加公式化,缺乏人性化的触感。

生成图像是如何形成的?

Midjourney和DALL-E是新的尖端人工智能工具,重新定义了人类创作与生成图像之间的界限。DALL-E由OpenAI于2021年1月在一篇研究论文中首次介绍,而Midjourney则在2022年7月公开可用。目前,这两种生成工具在Google搜索网站上最为热门,平均生成了超过200万张生成图像。

这些工具收集用户的文本输入,称为prompt。用户提供的文本被存储为输入数据。这些输入数据与来自互联网的大量文本和图像进行映射,从而创建一个库。

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生艾萨克·考瓦尔(Isaac Kauvar)指出了DALL-E生成图像的方式与人类创作者创作艺术之间的类比。DALL-E建立在一种称为神经网络的软件架构上,这种架构模仿人类的认知能力,从而形成有意义的联想模式。他还指出了DALL-E工作方式与人类创作方式之间的关键区别。对他而言,人类的创造过程是迭代的,始终不知道最终目标,而DALL-E则只需几秒钟便能直接到达生成图像的最终目标。

DALL-E和Midjourney不仅仅是通过文本引导生成图像的工具,它们的发展始于2014年生成对抗网络(GANs)的出现和2015年谷歌的Deep Dream。

Midjourney利用算法和用户输入在几秒钟内生成输出。创始人霍拉兹(Holaz)将Midjourney的发明比作发动机的出现。人们可以在没有发动机的情况下进行交通,通常可以选择骑马、步行或骑自行车。然而,使用发动机可以更快地获取灵感,从而在尝试执行创意之前更迅速地实现想法。

凯伦·程(Kren Cheng),Karenxcheng Inc.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通过DALL-E创建了第一本人工智能生成的杂志封面。凯伦调整了一系列正确的文本提示、短语和关键词,以获得《时尚杂志》的最佳封面。程还分享了她最初对与人工智能合作的犹豫,但她逐渐适应了这一新媒介的便利性。

由 DALL-E 生成的 Cosmopolitan 杂志封面,2022 年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创造力的概念?

由创意机器生成的艺术作品《A Recent Entrance to Paradise》于2012年创作,描绘了像素化的火车轨道,周围环绕着绿意盎然和色彩鲜艳的景色。

Creative Machine 2012 年作品

计算机科学家斯蒂芬·塔勒(Dr. Stephan Thaler)向联合国联邦法院提出了版权请求,但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驳回了塔勒关于由生成性人工智能创作的艺术作品获得版权的申请。

尽管塔勒反复提出此案以获得专利,但由于缺乏原创视觉艺术作品的有力反对理由,该请求从未获得批准,因为生成性人工智能的输出更像是人类艺术家的创作结果。

创造力是主观的,取决于个人的思维和感知。要对生成艺术作品的所有权进行界定是困难的,因为计算机算法是自主创作的,而无法知道真正的艺术作者。从伦理角度来看,生成性作品在确定期望方面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方面是人类,另一方面是人工智能。

在一篇由埃普斯坦(Epstein)发表的文章中,他分享了一个由机器算法生成的绘画作品“埃德蒙·德·贝拉米”(Edmond De Bellamy),该作品于2018年拍卖成交价格为432,500美元。这幅画的实现不可能仅靠代码背后的一个人。

“埃德蒙·德·贝拉米”

由Pfeitter Report在2018年进行的一项研究展示了艺术家们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报告调查了超过110名创意专业人士,并记录了他们对人工智能的态度。6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并不担心人工智能会威胁到他们的工作。其余的受访者则担心失去生计,因为他们需要与技术竞争。报告中,Blackhawk Marketing的创意与品牌战略负责人Sherri Morris表示:“人工智能会产生影响,但主要在于生产力。”

一些艺术家也对人工智能的角色感到担忧,但生成性工具也可以相反,提升创作的边界,创造超越人类倾向的抽象创意。

结论

人工智能在创意领域的未来是不可预测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机遇和担忧。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停滞,随着其不断演进,这些伦理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并与人工智能和人类认知思维的新创造力概念相结合。

随着人工智能打破技术壁垒,使全球所有有抱负的艺术家都能获得创作工具,DALL-E和Midjourney正在模糊生成艺术作品与人类创作艺术品之间的界限。人工智能不仅在扩展创作可能性,也促使我们重新评估创造力、合作及观众的角色。随着我们继续探索这一不断演变的领域,人类与机器的合作将催生艺术和创造力的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