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重新定义设计语言?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重新定义设计语言?

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重新定义设计语言?

设计的新时代正在来临,设计也正在发生着显著的转换。设计师作为未来数字世界的塑造者,肩负起引领变革的使命。我们要在人机交互和体验设计的各个环节,注入人性、艺术和文化的因素,营造一个与人的真实情感和精神需求相契合的数字版图。

假设1:工程思维的消亡

工程化思维模式及其对效率、功能和优化的执着追求,已将数字设计简化为没有灵魂的标准界面组装线。

我们反对这种狭隘的观点,提出以人为本、注重体验的整体设计方法论。这需要设计师跳出工程思维的限制,把握设计的情感要素和文化内涵。

我们要打造的不是单纯追求功用的产品,而是能够产生意义、触发情感和提供灵感的产品。这需要在设计的各个环节渗入创造力,强调体验,关注生命的无形方面。

假设2:形式不再服从功能

长期以来,“形式跟随功能”的设计原则主导了我们对数字产品的理解和创作。这导致设计陷入对功用和效率过度追求,缺乏对审美体验的关注。形式被简单地理解为服务于某种预定功能,它本身的可能性和活力得不到发掘。

我们反对这种功利化的设计思维。我们要释放形式,让其摆脱对功能的依附,成为设计的主角。形式具有独立的表达能力,它应被设计师运用来探索不同的美感体验,而不仅是完成某种单一的用途。

我们要摆脱数字设计的工具理性,实践形式的解放。这需要设计师跳出功能主义的思维定式,赋予形式以独立的生命,将其塑造成开拓想象和激发体验的媒介。

假设3:极简主义,一个错误的理想

极简主义以其鲜明的简单性和简化主义,长期以来一直主导着数字设计领域。

相反,在生成式 AI 的支持下,我们庆祝数字创作的复杂性、复杂性和丰富性。

通过拥抱层次、装饰和视觉上的奢华,我们在更深层次上吸引用户,刺激他们的感官并点燃他们的想象力。在这种对极简主义的拒绝中,我们发现了创造力的无限源泉。

假设4:重新发现艺术原则

长期以来,数字设计忽视了许多传统艺术和设计原理。我们呼吁重拾这些原理,以丰富数字体验,实现设计的真正转型。

我们倡导重现实体感,通过模拟物理触觉体验来克服数字世界的虚无缥缈,让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需要运用新材料和交互方式来增强人机触感,打破屏幕壁垒,营造综合的感官体验。

假设5:技术的审美、道德和文化标准

数字产品的未来在于技术的进步与人性的共鸣。我们要超越功能与功利,关注可持续的社会影响。这是设计走出条件反射,实现真正觉醒与转型的必经之路。人与环境、弱势与主流,都将在其中找到新的平衡与出路。

这是一场矫正科技发展方向的运动。它将确保技术进步造福人群,而非损害社会公平与文明。这需要在创新与设计的方方面面强调人的关注,唤醒技术的社会使命与人性化应用。

数字设计的彻底复兴

设计的革新不会止于形式的革新,它意味着一种全新的精神状态和认知方式的来临。这需要设计师走出成见,敢于实验和冒险。毅然决然地改变旧有观念,建构新的价值体系。